夜明 “脱贫攻坚”照亮前路
●陈彦儒
编者按:在市永和镇,有一个人文历史悠久的美丽古村落叫夜明,那里有954年历史的古银矿矿洞开采遗址,有宋代抗金名相李纲、著名诗人杨万里留下名诗“代言”的瀑布美景;还有保存相对完好的长达3.5公里的千年古驿道……然而,在村民的记忆中,夜明村并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充满诗意,而是贫穷和落后。可喜的是,近年来夜明村通过脱贫攻坚,通过“一村一品”政策,村民们生活慢慢越过越好,越过越充满希望,因为他们找到了乡村的出路……
许多年以后,70多岁的吴玩辉在向笔者叙述时眼圈先红了,手臂微微颤抖,回忆起那个冰冷的雨夜抬着难产的妻子走在陡峭不平的泥路时,他说仿佛还能听到轰响在耳畔的惊雷。
“雨又大,雷又响,一道接一道炫得人头昏眼花的闪电划破夜幕……”吴玩辉,是市永和镇夜明村的留守老人,聊起往昔,他直叹悲苦!那个雨夜,深深烙在他的心尖。
吴玩辉老两口正在种植蒲公英。
雨夜惊魂一条路
夜明村是一个位于深山老林的山村,距离永和圩镇13公里,在没有修水泥路的时候,从村里走到镇上“赶圩日”,要在泥泞陡峭的山路徒步两个钟头。
“那是寒冷的三月天,山里下着雨,深夜老婆难产,我到叔伯阿哥那里借钱,借来可以躺的藤椅。那时村里很穷,别说家家户户没有自行车,没有手电筒,没有雨衣,就连抬人的藤椅也只有阿哥家才有。”
他和阿哥抬妻子下山的时候,雨越下越大,雨点横着斜着一刻不停地泼下来,走在积水泥泞的土路,每一步都得非常小心,一步不慎,就可能连人带藤椅滚下山坡。吴玩辉说,从一道接一道闪电洒落的光芒中,自己看到用塑料袋蒙着的妻子狠狠咬着嘴唇,压抑阵痛的沉重喘息和呻吟。
妻子能不能挺到卫生站?吴玩辉心里一点底都没有。一串串水珠像瀑布一样从他的脸庞流到下巴,是雨水是汗水还是悲伤的泪水?吴玩辉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,他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:妻与子能不能迈过这道坎,他们的命运正扛在自己和阿哥的肩头……
兄弟俩抬着沉重的产妇,走到湖尾合作社的仓库时,雨势越来越大,路边一棵大树在风雨摧残之下已经撑不住了,“轰”的一声巨响倒在山坡下,危险!阿哥担心暴发山洪,他也明白冒险得看形势,两人决定停下避雨。
天无绝人之路!当他的妻子快熬不住的时刻,吴玩辉妈妈到邻村请来的接生大嫂也跟着赶上来了。经过惊心动魄一番努力,他的儿子终于诞生在这个临时避雨的仓库。“刚开始孩子一直不哭,大嫂拍了拍背,才‘哇’的一声哭了起来。”
谈起夜明村的山路,老人话就多了:“那个时候,遇到孩子半夜发烧,要去镇上卫生院看医生,左邻右舍谁都没有手电筒,只能找一个竹筒,灌点煤油缠上烂布,点上火把照明,背着孩子举着火把赶去求医。”
吴琼香是吴玩辉的妻子,回忆起70年代末,她补充道:“当时还是生产队时期,耕田肥料不够,生产队安排到七层大队去挑磷肥氮肥,挑着100斤的肥料要爬两面山。”挑一天肥料,只能赚8工分。山路崎岖,挑担脚下一趔趄,肥料就撒落在地,只好一把一把捧起来,装回箩里。
“15年前夜明村铺了水泥路了,但老式路灯经常出现故障,隔三岔五‘罢工’,”村支书吴新文说,曲折的路面和狭窄的一车道,常常让晚归的村民心生恐惧。去年市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时,村里申请到专项资金,在主干道装上了140套LED路灯,建起五百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。今年三月底,村里又开始装安全饮用水管。
吴玩辉说,惊魂雨夜是过去的故事,如今有了公路,有了路灯,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出行难了。
村民穷得叮当响
以前的夜明村到底有多穷?
吴玩辉忘不了割“鲁萁”的琐事。“当年,位于深山的夜明村烧不起煤炭,只能烧鲁萁。”吴玩辉告诉笔者,上山割鲁箕最怕就是碰到地蜂和蛇,一镰刀割下去,有时会窜出一条虎视眈眈伺机进攻的“南蛇”,有时会像疾风一般迅速冲出一群地蜂。
“地蜂是在地底筑巢的蜂类,被地蜂叮了,身上很快就会鼓起乒乓球大小的红肿,这时只能忍着疼痛,挑着鲁箕下山后,找到‘雾荷’梗挤出汁去涂抹,才能消肿止痛。
吴玩辉还回忆起当地砌猪栏打土砖的往事:“砌猪栏买不起砖头,只能自己打土砖。”吴玩辉在回忆中比画着手势:“打土砖要先‘练泥’,练泥是制砖工序用语,指先从田里挖出的泥养在水中,融了后搅拌均匀倒入木框中,还要往泥中插入晒干的三扎稻秆,然后牵来生产队的牛去踩结实,牛蹄没踩到位还得伸出自己的脚去踩……这样的工序重复做三遍,晾干的土砖才能砌墙。”
山村里砌房的砖基本上全是这样制成的,村支书吴新文说,以前夜明村的穷在w88是屈指可数的,20世纪90年代末这里出村只有泥路,一到下雨,主道就泡得像插秧的田一样。前年自己当选村支书之前,曾一直从事电商创业,“电商一年最高收入三十万左右,而做村干部,一年工资仅仅两三万。我犹豫了好几个昼夜,想到夜明村的过去和现状,想到了村里贫困的家庭和老人,于是拿定主意,决定带领1400位村民脱贫致富。
一村一品在夜明
脱贫,对于这个偏远山村来说谈何容易?吴新文带着班子成员查阅书报,咨询专家,最终选定种植蒲公英,作为“一村一品”项目发展。在今年召开的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,提出攻克最后的贫困“堡垒”的目标。
“我们在山间旱地种上蒲公英,明年计划种植规模达到100亩。”吴新文声音扬高八度。据悉,该村得到武警广东总队的帮扶,大力发展蒲公英茶叶产业。
永和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邓浩宏告诉笔者,日前村里又与一知名企业签约,采用“线上线下平台+基地+农户”的蒲公英茶叶产业化合作经营模式,计划初期种植一百亩,年产量可达15万斤。
吴玩辉提到,现在村里发展蒲公英种植,自己耕不动的荒田租出去后,还能过去帮忙炒青、包装,做一天就有一百元,一年下来有一万多元收入。
黄木林的侄子是孤儿,他弟弟患癌症离世后,他承担起赡养孤儿的义务,他聊到一村一品发展后很激动:“村里种植蒲公英有分红,我侄子现在读高三,以前一个月生活费村里补80元,现在一个月生活费补到1000多元。”
如何挖掘夜明村的“出山路”?吴新文指着种满蒲公英的起伏错落的山地说,除了蒲公英茶叶,村里还探索了蒲公英火锅、蒲公英肉片汤、蒲公英根煲骨头汤、小炒蒲公英等特色菜肴,正准备与一些酒店、餐馆合作,开发更多的蒲公英菜肴,丰富客家菜系种类,擦亮 “中国客家菜”金字招牌,并计划与酒企合作研发“蒲公英花酒”等想法,希望能“留得住青山绿水,记得住乡愁”。
我们正聊得热烈,一缕山风闯过去,蒲公英基地里,一粒粒种子从花盘挣脱,像背着雪白的“降落伞”飘向远方……
>> 精彩图文
w88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w88网(包括w88日报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w88日报社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w88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w88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③如您因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@uwvnr.com。
网友评论
用户登录
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